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35

时间转瞬过去两年, 又是一年三月会试。

冯老大人去年悄无声息的走了, 敬元帝扶棺哭了一场, 谢行俭跟着落了一回泪。

今年没了冯老大人, 会试和朝考的题目顺势落到翰林侍读谢行俭身上, 然而谢行俭这回有了很好的借口拒绝了敬元帝。

一来翰林院三年期满, 谢行俭要准备散馆考试, 二来一直在他身边学习的林大山要参加今年的会试,他作为好友,理应避嫌。

理由充分, 敬元帝只好换其他人上。

谢行俭乐的在翰林院和林邵白他们准备散馆,其实庶吉士的散馆,身为侍读的谢行俭压根就不需要参加, 但这两年, 在翰林院一众同僚眼里,大家心知肚明谢行俭将会被提拔为翰林掌院学士, 成为翰林院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想要成为掌院学士, 总不能名不正言不顺吧, 所以敬元帝才命谢行俭参加今年的散馆考试, 以名次排名最为服人。

谢行俭不负众望拔得头筹, 顺利升任掌院学士, 与他一道提拔上来的有当年的榜眼卢长生。

林邵白和魏席坤没有留在京城,授官去外地做了县令,钟木鸿则去了御史院, 派为御史主事, 让谢行俭感到意外的是,当年和他有过节的李通许留馆在翰林院,升任检讨。

除此之外,之前跟在他身边的黄庶常和金庶常均留了馆。

散馆结束后,举子们的会试渐入尾声,这两年在京城,林大山几乎成了谢行俭的小跟班,但凡谢行俭休沐在家亦或是夜里下了衙门,林大山都会准时出现在状元府,谢行俭依照当年的约定,每月在给书肆出考集的空余,会根据林大山的自身情况另出一份考集。

查漏补缺加上谢行俭时不时拎着林大山耳提面命,今年的会试,林大山众望所归,顺利登上四月的贡士杏榜。

这天,林大山带着林教谕来到谢家,老师来了,谢行俭当然要亲自出来迎接。

罗棠笙在亭中安排了一桌酒席,时下京城细雨朦胧,坐在凉亭里吃着小酒,望着院子里经雨水冲刷后娇艳绽放的杏花,谢行俭的心情不是一般的舒畅。

“先生为何不在京城多住几天?”谢行俭双手举杯敬林教谕,“殿试过些天就要举行,等有了好消息再回雁平也不迟。”

因为林大山这两年在京城颇受谢行俭的照顾,尤其学业上,若非有谢行俭的鞭策,林大山名落孙山是板上钉钉的事。

加上谢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