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九章使民思活

若是大筐和小筐能换的粮一样,别人肯定把筐越编越小,最后小的不堪再用了。

于是,李孟羲大半个下午时间,花了很多功夫,在中军民夫营,找了很多会编筐的人,问了很多细节。

就像一个无耻的商业间谍,李孟羲从一窍不通,到最后知道编筐需要的时间,尤其是大筐需要的时间是多少,连筐能干什么,李孟羲也问了,再问如果有筐,每人背个筐装东西,会不会方便一些。

由此,李孟羲综合各方考量,想好了筐子的物价该怎么算。

二十斤重的大筐,编筐需要的时间是两三天,而义军要行军,白天不会有时间去边框,那么晚上在篝火旁编筐,纵是再挤时间,两晚上才能比得上白天一天的。

所以,大筐最快四晚上才编得出一个。

李孟羲想好的物价是,一个二十斤的大筐,编好了可以换两斤粮。粮其实给的很少了,但是考虑到当编筐的人很多了之后,巨大的粮食支出,多一两粮就要多耗费很多粮食,由不得李孟羲不谨慎。

李孟羲很清楚资本家是如何压榨劳动者的,比如按计件,一开始规定做一个零件十块钱。

可是当你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一个月挣得工资过万了,给公司创造的巨大的效益不说,狗日的资本家还嫌要发的工资太多了。

而且一看,原来工人零件还可以做这么快,显然以前没把劳动力压榨完全嘛。

于是,资本家不仅开始提高劳动强度,还开始把单件的价格降到八块。

然后,等你加班加点拼命干,以八块每件的价钱,工资还是努力过了万。

资本家一看,这不行,发的工资还是太多了。

于是,单件的工资降为六块。

资本的压榨是毫无底线和人性的,越勤劳,被剥削的越多,勤劳是致不了富的。

李孟羲知道如果一开始把筐子的价格订的太高,等军中所有人都开始在利益驱使下,开始编筐换粮,粮食的支出如果太大,剩下的只有两个方法。

要么,就跟资本家的做法一样,把单件的价格降低,这么做会被人骂娘的。

要么,筐子够了,就说不收了。可是这么一来,损失的会是义军尤其是李孟羲的信誉。

筐子或者是用筐子做出的盛具,李孟羲这一下午暗访之后,认为筐子不怕多,就怕少。

所以,李孟羲一开始订的物价就很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