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四十九章烹饪

关羽刮完了一条鱼的鱼鳞,然后从鱼的腹线用刀把鱼剖开,准备取出鱼的内脏。

鱼腹一经剖开,“呀,有籽。”鱼腹里,一堆黄澄澄的鱼籽。

关羽随手把鱼鳔递给砖头,让砖头拿着玩,砖头开心极了。

等不就后,关羽剖第二条鱼,竟然还有鱼籽。

关羽不由抬头看了李孟羲一眼。

鱼是李孟羲挑的,专门挑的都是鱼腹鼓起,看起来像是母鱼的鱼。

挑母鱼就是为了能有鱼籽吃。

总共八条鱼,关羽把鱼处理完,得鱼籽三副。

“关将军,把鱼腹内的黑膜扯掉,这东西很苦,煮了坏了一锅汤。”李孟羲建议。

关羽于是就按李孟羲说的,把鱼腹内黑膜尽数扯掉。

李孟羲说黑膜很苦,关羽很有探究精神的拿起一点黑膜塞进嘴里,尝了一下,果然极苦。

关羽作为一个汉末土著,在料理鱼类方面,竟然不如李孟羲经验丰富。

想来正常,古代知识交流不发达,渔业也不发达,古人吃到鱼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吃鱼少,吃鱼的人也少,处理鱼的经验也就不太成熟。

加上交流等方面的限制,可能皇宫里的庖厨说不定已经懂得利用蘑菇之类的含谷氨酸(味精主要成分)的材料来提鲜了,在偏远乡下,老农们吃鱼甚至不知道撕去鱼腹内膜。

关羽出身底层,他家是偏远乡下吗?是的。

关羽为草莽中的豪杰,但他老父,大概率是偏远乡下的老农。

关羽之父如果不怎么会料理鱼,关羽更不会。

今晚,就吃鱼了。

关羽就要把鱼整条放进罐中,李孟羲接过鱼,拿刀把鱼砍成数断,再往罐里放。

关羽见李孟羲对料理河鱼之事颇有见地的模样,便笑问,“孟羲,你可还懂庖厨之术?”

庖厨之术,通俗来讲,不就是做饭。

李孟羲想了一下,点了点头,“某善庖厨之术,更长于兵法。”李孟羲信心满满的回答到。

虽然吧,前世也不会做饭。

但是,汉末原始至极的烹当式,李孟羲还真看不上。

一是,汉代没有成熟的榨油技术,植物油利用程度不高,人们吃油,吃的是动物脂肪,称之为“膏”。

二是,炊具也欠发达。

看军中现在的情况就知道了,军中炊具,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