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六十四章种禾(二)

再接着往下看。

“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者锄而稀之。”

这一句话很好理解,麦秧如果发黄,那就是太稠了,愁了就锄掉一些麦苗就是了。

麦苗之所以黄,是因为光照不够,光照不够的原因是,阳光被遮挡了,阳光被遮挡的原因是因为种的太稠了,麦子要想正常生长,就要受到足够充足的光照,而种的太密了之后,植株间相互遮挡阳光,以至于所有麦子都受不到正常的光照,因此,普遍有黄叶。

健康的麦子应该是绿油油的,春时浅绿,夏时墨绿色的。

李孟羲虽然没干过多少农活,但是他对农业技术的了解还是有一些的。

“秋锄以棘柴耧之,以壅麦根。”

此一句,与李孟羲印象中的秋耕方式重合了。

印象中,秋天收完麦子之后,的确是用犁或者钯用牛或者拖拉机拉着,把麦茬从地里犁出来,然后,农民伯伯就可以把麦茬给捡走了。

一般来说,麦茬就那么短,还带土,烧着也难烧,不是好柴火。

所以,在前世,麦茬收完,大多是堆在路沟里,然后点火给烧了。

后来,说不让烧麦秸,可是,麦茬农村哪有地方处理,只好就堆在路沟里。

每每下雨的时候,路沟里都是水,麦茬泡在水里,雨水都泡成了一种黄褐色。

这是在前世,麦茬不好处理。

但是,在古代,燃料匮乏,麦茬百姓会抢着要,不愁处理。

故谚曰:“子欲富,黄金覆。”

“黄金覆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

古人真有意思,麦茬覆土,古人谓之黄金覆。

“至春冻解,棘柴曳之,突绝其干叶。须麦生复锄之。”

荆柴,是汉代的耙,春天,田地里肯定生草,用耙可以把草根给钯出来,比锄头锄草的效率高多了。

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复锄。如此则收必倍。

又提到榆荚时节,榆树长出一串又一串榆钱的时候,此时,雨水充沛。

当雨停止,土壤会泛白。

每下雨,地里必然冒出很多杂草。

雨后,土也变软了,一锄头下去,用不了多大劲儿,一锄头可以把草连根刨起,是锄草的最佳时机。

“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