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7章阻止开办新织造局

朱厚照让罗祥把第一批蒸汽纺纱机设备带去了松江府,那里是帝国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种植棉花密度最高的地区。

但随着近些年来,海外贸易的兴起,棉纱、生丝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使得松江府等地区的的农田大都被用来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

但这也造成了经济作物的价格持续走低的现象,毕竟随着化肥的运用与农耕技术的进步,而全球贸易的总需求量还没有得到快速增加,也就导致江南百姓的收入受到影响,甚至已有下降趋势。

蒸汽机纺纱机的到来无疑会增加对棉花的需求量,而需求量增加,自然也会表现出棉花采购价格上涨,从而增加百姓收入。

而且,在朱厚照的计划中,罗祥来到松江府后,便应立即开办官营织造局。

朱厚照已经取缔匠籍制度,而织造局的经营模式也从织造局官匠工人无偿服役变成了雇佣性的服役。

这也就避免了织造局工人逃役的现象,使得织造局的生产还能持续进行。

但因为织造局的生产方式落后,大量工人接私活和管理方式落后等的原因,导致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织造局的利润并没有赶得上民间纺织作坊。

如今,罗祥便是要从新开办官营织造局,准备改变官营织造局的盈利少的状态。

当然,朱厚照之所以没让罗祥直接改造旧的织造局而是直接去松江开办新的织造局,原因自然也很简单,便是原有的织造局很难改造,靠原有的织造局吃饭的内宦与官营工人不少,甚至不少是父子乃至爷孙几代家人都在织造局里。

朱厚照要想让罗祥贸然去改,只会让这些依靠原有织造局吃饭的大量官营工人失业。

因而,朱厚照让罗祥重新开办织造局,无疑是更好的方式。

有时候,帝国太大,顽疾太多,猛药下去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过,朱厚照派罗祥去松江开办织造局的事,此时也已是被江南士绅知道。

“内廷要在松江增开织造局,只怕会强行压低棉花采购价格,恐非伤农啊!”

江南大户出身的徐阶在赴京赶考时,看见《京师新报》上多登载的罗祥奉旨南下增开织造局的新闻时,便不由得感叹了一句。

也不只是徐阶在这么想,江南许多士绅都在这么想,且已有江南地方士绅开始借用舆论宣传得让百姓们都知道了此事。

江南城镇化率高,受教育程度高,也就不似其他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